工商時報【華頓中小型基金經理人暨投資研究部部門主管葉時雙】
Apple是贏者全拿的最佳典範。回顧第1代iPhone推出時,硬體規格曾被多少分析師及同業看衰,但Apple憑藉iOS系統與app軟體,創造線上市集,不僅大賺硬體利潤,同時兼顧軟體利益,即使iPhone出貨量未必是全球第一,但利潤卻遠遠超越同業,甚至造成手機巨人Nokia退出市場,讓全球手機業重新洗牌。
多年來,Samsung雖屢屢進逼Apple,但在iPhone6推出後,不僅在硬體市場重新建立新的標竿,同時欲藉由推廣Apple Pay,再次複製軟體商機,即使Samsung強推S6亦無法撼動Apple的地位。中國手機品牌雖屢屢挑戰iPhone,舉凡小米、華為、聯想等,亦無一能敵。
硬體規格永遠追逐不完,但要維繫產品銷售熱度,Apple選擇從使用者習慣下手,不僅讓消費者習慣使用手機、也讓它融入日常生活中,這是Apple屢屢成為全球品牌焦點的原因所在。
台灣以供應鏈硬體著稱,那最具贏者全拿典範的莫過於光學鏡頭龍頭大廠。依財報資料可知,全台光學鏡頭產業除一線廠外,幾乎全軍覆沒,一線大廠的競爭優勢與二、三線差距甚遠,市場幾乎由一線廠獨拿,創造出今日台股股王神話。若依此為範例,分析造就贏者全拿的機會,可分為外部與內部條件兩方面論述。
外部環境上,產業趨勢必須向上,市場才會不斷擴大,而且不僅在量的成長,市場更要追求質的提升,在利潤擴大之際,產業結構必須走向獨占或寡占市場,存活的一線大廠方可展現贏者全拿的氣魄。內部條件上,著重公司技術、產能、良率,三者缺一不可。
只有技術持續提升,並拉開與二線廠的差距,才有機會進入贏者圈,但若無對應的產能搭配,訂單外流將成為對手成長的養分,故適當的提升產能,取得多數有利的訂單,才能踏出寡占的第二步。
最後,良率將是公司存活與否最重要的關鍵。以光學產業為例,Apple亦扶持其他供應商,但良率問題不僅影響產出能力,消耗公司財務體質後,研發經費受限將阻礙公司成長,惡性循換後,競爭力逐漸流失,市場只能拱手由一線廠獨享。
以此歸結,贏者全拿的特質必續具備:產品需求持續增加,質量並重與寡占市場結構;公司本身擁有高度技術能力、適度產能與高良率,才能達到市場成長,贏者全拿的地位,台股股王得來一點都不僥倖。
當前,光學鏡頭、半導體晶圓廠、金屬機殼已是投資市場熱門投資族群,一線廠股價、市值皆有所反應其應有價值,後續發展將與業績表現息息相關。那麼,台股中尚有未被關注的璞玉嗎?
其實,幾乎令人遺忘的玻纖產業已逐漸完成產業秩序調整。由於下游PCB廠基於市場、成本、供應鏈等因素,將量產品廠房遷移至中國,台灣PCB廠專注於利基型市場,如基地台、伺服器、手機、物聯網、汽車用板等,產品要求的玻纖強度有異,使玻纖細紗與超細紗需求增溫。
同時,藉由產能控制與部分廠商持續推升技術能力,一線與二線廠差距已明顯拉開,持續更新設備者僅剩約2-3家,扣掉玻纖至銅箔基板一貫化廠後,有能力外賣玻纖紗者僅剩1-2家。
由於台灣電子級玻纖走向薄紗階段,技術門檻提高,二線廠追趕有其難度;再者,歐美工業級應用興起,工業用紗訂單湧現,玻纖廠有了其他出海口,一線玻纖廠的獲利能力正持續加溫。由於市場需求增加、產業走向寡占、產品升級單價提高,評估玻纖產業或有機會成為小眾市場中,另一贏者全拿的潛力產業。
(註:以上所提及之個股或公司,僅供作為說明或舉例之用途,並非推薦或投資建議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